>> 首页 >> 教工风采 >> 课外真我 >> 文章正文
成长履痕、教育境界与精神家园
发表时间:2015-6-4 10:13:54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点击/评论:5467/0
 

成长履痕、教育境界与精神家园

——责任与情怀相伴   教育与梦想同行

                   成都铁中   高中语文组   杨小川

关键词:教育境界    专业成长     精神家园     金牛梦想

内容提要:文章试图从三个层面来谈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前景。一是从个人成长经历来讨论人生的境界,这个方面虽涉及教育但尚未聚焦教育。二是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谈及教育的境界,特别突出教师的职业责任与教育情怀。三是从教师精神家园的建构来谈及教师的人格魅力,突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的教师有尊严的生活问题。

一、成长履痕与人生境界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摘引宋词三佳句来描述人生的三种境界。

    笔者在成长历程中同样感受到了人生经历的不同境界,特别是做教师以后更将成长履痕加以反思,并且站在教师角度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学生作比照,从中获得了不少感受。

    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或许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少年时候,自己虽然意气风发,在学校创办文学社,编辑全校同学的稿件等等,但毕竟贪玩好耍,以致学艺不精,不少知识还是做教师以后才重新学习的。所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这可以概括自己少不更事的情形。

    现在面对学生表现出的多元智能,也能理解如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教师人文读本》上册中第一单元《当个小孩不容易》《我真苦》《给校长的一封信》等文章也反映了学生这个阶段的苦闷与困惑。现实中面对的孩子和文中列举的那些孩子的表现表现不正是二十多年前“自己”表现的再现吗?于是思考教育方法,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现同中有异。异的是在信息集中,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而社会的诱惑也随之增加,如何引导学生,成了摆在自己面前的最大问题。在逡巡徘徊之后,经过摸索,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方针”:

    a、紧跟时代步伐,让自己的思维更有前瞻性。比如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相结合,比如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比如经典阅读与网络查询相结合等等。这样让自己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与时代同步,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b、与学生一起成长。这主要是指信息方面,时代赋予每个时期的学生都有不同使命,因此在各个时代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引路过程中,既可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然后“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2、从师之后辗转几个学校,从三汇镇民办中学到渠县第二中学,再到成都铁路中学。为事业、为家庭、为社会,既有谋生之艰辛,亦有事业暂成之欢悦;既有人生苦短、弹指挥间、白驹过隙之感慨,又有桃李满枝、彩霞满天之缤纷。心路历程中不由得产生“天涯飘零”之感。所以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正好可以反映自己人到中年的心境。

    这个阶段,笔者将自己二十四年的教育教学片段做了一些回顾,同时结合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觉得教育教学方面同样可以用境界分析的方法来加以阐述。

    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情况往往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将之反推,如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针对学习目的,可以发现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三种情况,也可以发现为理想、为事业、为爱情的三种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循循善诱,既可以就其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其人生价值的更高认识,从而做一个有益于己又有益于社会的人。

    3、到老年时候,“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或许能够概括自己的心境,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趟过历史的河流,沐浴岁月的风雨,人生的履痕与教育教学生涯的脉络已经可以透视,智利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此时回顾一生,打击让生命的树叶枯黄,新春又让人生的枯树青翠满眼,欢哀苦乐构成了生命的方程。而那时的桃李也许正吐露芬芳,自己可以宠辱不惊的说:“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动了。”

二、职业规划与教育境界

2004年加盟金牛教育战线(20048月应聘至成都铁中,20058月调动至成都铁中),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成都铁中的发展与金牛教育的发展便息息相关。

一方面,教师要面对的现实的种种困境和无奈。教师的困惑有很多方面,诸如新课程与旧的教学观念的冲突,教师与学生认识上的不同,教师与学生家长在教育方面认识上的差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现实面前的无奈,收入与付出的不成比例等等。如何摆脱现实困惑和职业倦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另一方面,个人的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又与金牛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教育的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种种问题,我觉得在现实困境面前,我们如果能够把追求幸福和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发展金牛区的教育发展结合起来也许就可以在困惑困境中找到一个契合点,让自己为学校的发展金牛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借助学校这个平台让自己的专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借助金牛教育的大舞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为此,本人在2004年便进行了个人专业发展的职业规划,现将规划摘录如下:

(三)总体目标:

成为一个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研究型教师: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包括教法与学法研究。

2、教育科研的能力提升。包括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和指导课题研究,开专题讲座,送课下乡,支教和对口交流。

3、教育引领能力的提升,通过指导校内区内青年教师,通过与省内名师省外名师的教育教研交流,提升自己的教育引领能力,以点带面,能够带动部分青年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教研的洪流中。

(四)具体目标:

20042007年目标

学习提高阶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学风格形成的原因,对比他人风格,反思自己已有教学风格。通过学习-反思—实践—提高四个环节,使课堂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

20072010年目标

实践研究阶段:通过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跟岗研修,重点指向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将教学问题转化为“草根”研究。通过学习-实践—研讨—提高—实践五个环节,迈出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

20102013年目标

创新突破阶段: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特色,不断的加以创新,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并能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名优教师、市骨同仁、专家导师一道深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自己的经验反思能力、理论内化力、自主发展內驱力和区域专业引领能力。

20132016年目标(此目标于2013年补上)

教育引领阶段,参加并完成市级骨干、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骨干学习、申评特级、不断充电、教学实践与教育提炼,通过与省内省外名师的教育教学教研的交流碰撞,提升自己的专业引领能力,并将此能力转化为区域辐射力,带动青年骨干教师团队的成长。

从表面上看,以上的职业规划分为了学习提高、实践研究、创新突破和教育引领四个阶段,实际上在教育的境界方面却有三个层级:1、专业谋生。2、职业责任。3、教育情怀。

1、专业谋生:师范毕业就像是学得一门技能,可以靠它养家糊口,而缺乏较为主动的自觉的教育唤醒意识。尽管在师范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这毕竟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在教育承担的主动性、自觉性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不足。

2、职业责任:当教育教学的重担在肩上承担时,面对学生的笑脸,面对孩子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面对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盼,教育的境界由谋生上升到了责任层级。因为当孩子恹恹欲睡时,当学生孜孜不倦时,总能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沉甸甸的责任;当社会呼唤人才的出现时,总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3、教育情怀:当我们发现,社会与家庭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交给我们的时候,我们除了见证生命的成长,还应该助推生命的成长。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将教师情、文中情、学生情三情合一,情感的融合,情感的洗礼,生命课堂的催生,使教育教学上升到一种情怀的境界。

此时,教育的境界也许可以概括为:

责任与情怀相伴,教育与梦想同行

三、精神家园与人格魅力

写给自己的话:如果没有精神自留地,我的灵魂将何处憩息?

生而为人,不可能没有思维;长而为师,不可能没有精神灵魂;师而为文,不可能没有精神家园。

孔子构建儒的天空,老子创建道的天堂,释迦牟尼筑造佛的圣殿,其精神传承三千年。

作为教师,精神家园的建构将是教师走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因为教学相长,教师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在助推学生成长的时候必须不断学习,通过充电和探索来思考如何走近学生心灵,并走进学生心灵。

另一方面,学生的时代感最强,教师与学生除了年龄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时代信息接收的差异,教师怀旧而不能守旧,教师有岁月的积淀但不能固步自封。因此精神家园的建构实际上是不断的通过多元的社会信息吸收和海量的信息处理来实现的。

清人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王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自称其义无再辱,笔者觉得原因在于王先生在清末不只是看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从而清朝末途。更是看到了中华文明的衰落,痛惜灿烂文化行将为外来文化所吞噬,以身殉文明。

那么王国维的自尽,我们是否可以看做其精神家园的轰然倒塌呢?

学生的变化跟时代的变化紧密相连,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看到各种文化的碰撞,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海量信息的交汇,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面对文化的嬗变,我们不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将在学生面前彻底丧失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的丧失是与精神家园的不施肥、不浇水、不撒种有关的。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丧失也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打折扣……

读书、思索、实践、为文,在自己的精神自留地笔耕不辍,教师的人格魅力才会熠熠发光。

读书、思索、实践、为文,让自己的灵魂有栖息的港湾,教师的人格底蕴才会历久弥香。

文化灿然处,生命成长时。

参考文献:[1] 张民生,于漪  教师人文读本[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