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中学语文活动课漫谈
发表时间:2015-5-22 16:42:30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
点击/评论:3355/0
 

中 学 语 文 活 动 课 漫 谈

成都市铁路中学   周晓明

【摘要】

语文教学改革,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活动课是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念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语文活动课有许多类型,要恰当的运用活动,使其成为课本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关键词】

活动课      必行     多类型

【论文】

目前,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甚至扭曲了中学语文教学。由于每年中高考标准化试题比重过大,题量过多,导致中学语文教学在标准试题训练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不准再强调应试教育,不准片面追求升学率。可具体到教育业务部门的教学评估,却又失之偏颇。每年中高考各中学甚至每个毕业班每科任课教师都有具体而明确的目标要求。譬如,所教学科成绩与市、区(县)、镇同类学校相比,位居哪几个名次可以获奖,位居哪几个名次将要受到惩罚。且中高考所教学科成绩直接与年终评优、晋升职务(职称)、入党提干挂钩。更有甚者,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外,一些地方和学校又相继出现了名目繁多的考试。诸如开学初的入学考试、每月必有的月考、第一轮摸底考试、第二轮强化训练、第三轮竞赛评比、第四轮综合测试……总之,考分成了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是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

为了应付各级各类的考试,不少语文教师不得不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认为“只要我的学生考高分,就说明我教得好!”于是急功近利,唯分而教。高考考什么,我教什么;你不考的内容,我绝不用半点时间。授课只重视基本篇目,不过问非基本篇目;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

本应该以指导阅读、习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为了以做题、解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本应该使用的引导式、启发式的思维训练方法,代之以填鸭式、点拨式的思维训练模式。为了使学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语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出题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范围,研究不同的内容、不同题型的应付策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翻阅资料、汇编试题、刻印试卷,并美其名曰:增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殊不知,针对性加强了,而负担加重了,阅读面、见识面却又变窄来了,读的内容和范围也变小了。

正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所言:“应试教育是考试为手段,以单纯的学分为标准,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上高一级学校为目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必须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真正体验“寓教于乐”的办学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让语文教师认识到从感性实践中获得切身体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应该得到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加以推广。

一、           语文活动课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人物决定必须用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形式。

  1、工具性。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科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课文只是例子。

  2、人文性。语文这种工具与一般生产、生活工具不同,它是人的思想、情景、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也是人的真、善、美的体现方式。所以归根到底,人文性是其重要属性。

  综上所述,语文课的学科性质的任务决定语文用一种适当的方式(如课本剧、演讲会、讨论会等)来达到目的,而语文活动课正好能实现这一目的。

(二)落实大语文教学观念,需要实施活动课。

语文课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的“三味书屋”,扑向生活的“百草园”。

一个系统如果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它就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开放的系统,交换越多,开放的程度就越高,其适应能力就越强,发展水平也越高,这是系统论开放原理的内核。未来的语文教育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开放的教育系统。就其教材而言,语文课本是一部小百科全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微到细胞、大至宇宙;远至史前、遥指未来;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的自然科学成果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些都促使语文教师放弃以语文画地为牢而确立其生活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观念。就其实践而言,要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以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堂为辅,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式的语文教育环境。就其教师而言,硬是语言、电台播音员、展览馆解说员发至工农群众都可为师。就其内容而言,课外越多、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就其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三)活动课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据调查表明,当前学生对语文的喜欢程度普遍偏低。年级越高,兴趣越低。还有个别高中生认为:高中语文没啥学头,太单调,太枯燥。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些活动课来丰富语文教学,用活动课来促进学生的语文兴趣。

(四)活动课能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由传道者向引导者的角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死板地讲、学生机械地听这一环节。

二、语文活动课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演讲会
   
组织学生针对某些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

演讲会的实践意义:1、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演说,当众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或事件的见解。因此,参加演讲,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和兴趣;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的鼓动性。

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而后在小组内举行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而后在全班进行演说。
   3
、重视演说体态语言的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二)故事会

组织学生编讲故事。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文艺创造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故事会指要:1、组织学生编写故事。学生编写故事,内容部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可以根据听说传闻编,也可以利用课文的清洁编等等。在学生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的连贯性、曲折性、感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文字应力求生动形象、简洁明达。

2、举办班级故事会,先在各小组评出优秀故事,再进行筛选,确定故事演出的节目。故事会举行前,可由教师会同学生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一起对节目进行演出辅导,故事会举行,可邀请其他班的教师与学生观摹。故事会结束,可进行评比奖优。

3、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编讲故事,要有文化素养,因此组织活动时要看对象条件。比如:有的学生不会讲,就让他学讲故事,有的学生能编故事,却不善于讲故事,那就根据其特长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诗歌朗诵会

组织学生写作、朗诵诗歌。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表情朗读与写作诗歌的能力;第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他们受到审美教育。

诗歌朗诵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朗诵与其他作品在重音、停顿、语调的掌握上有不少一致的要求,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尚需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深刻领会并深入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中的思想、感情的统一体。它是借助诗歌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只有吃透诗的语言,才能理解、深入诗的意境,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2)掌握朗诵的方法。一是定准音调。音调又称基调,是全是的声音给人的基本感受。它是根据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确定的。颂歌的音调必然高昂,哀曲的基调定趋低沉。二是区分语气、语调,这在叙事诗的朗读中尤为重要。要在叙事、对话、向型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三是把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是由一定的轻重高低的声音与一定的时间间歇所形成来的,朗诵一句或一行诗,每个单位的词组之间,总要略加停顿。每一句或每行诗里,顿数有一定的规律,每一顿所占的时间大体一致,每一顿之间的间歇相等,这样读起来就形成一种节奏感。格律诗各句各行的节奏顿数要求一致,自由诗则不作要求。至于朗诵节奏的快慢应视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起伏灵活掌握,只要和谐即可。四是传达感情。朗诵传情,首先靠对诗的深刻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诗歌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善于把诗作为感情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具有意味着用带感情的语言(音调、声调、语调等形式),并配以恰当手势、表情的艺术修养。

2、要提倡朗诵自己写的诗。朗诵诗歌,要强调自己写诗,自己朗诵。在课内向学生传授写作的方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练习写诗。一待学生写诗入了门,就可以举行赛诗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

3、要指导学生把朗诵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4、要引导学生经常从音像设备中收听、收视诗歌朗诵节目,从中汲取营养,以不断提高他们朗诵的水平。

(四)课本剧的编演:

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

该活动的意义:1)、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2)、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能力。

课本剧编写演出指要1、向学生传授课本剧的有关知识。明确:课本剧是根据语文课本中的题材编写而成的剧本。它具有剧本的一般特点、一是舞台性。剧本受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戏剧冲突 、尖锐、激烈。二是喜剧语言。剧本的语言,分为说明语言与人物语言两大部分。说明语言为人们提供活动环境并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的性格。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而对话是主要成分。剧本对人物语言不只要求性格化,而且还要富于动作性和潜台词。

2、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本剧的编写活动。这样,既可以挑选演出剧本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从中发掘编剧才人,组成课本剧的写作小组。

3、组织学生讨论准备在班内演出的剧本,而后由创作小组根据讨论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润色,最后交教师审定。

4、课本剧演出的演员与导演,可由学生毛遂自荐。如人选不当,在排演过程中还可以调整。

5、课本剧演出后,要进行民主评议,教师讲评。

(五)讨论会:

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1)、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2)、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会指要:1、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讨论题目课由学生提出。

2、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告诉题目,让学生收集材料,思考问题写出发言稿(提纲)。

3、讨论会要引导学生:第一、提纲看法要有针对性;第二、发表意见须有根据;第三、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第四、讲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种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都是以说话训练为中心,兼有读、写、听的训练,他们还可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拓展视野、提高素质都是很有意义的。

其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还有:辩论会、重难问题讨论会、影评比赛、生活中的语文、文化社编辑活动、个人用具述评会、模拟各类活动等等,它们的意义、注意事项、怎样实施、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师“异而弗牵”,学生乐于接受,也善于接受教师的引导,特别是他们的活动课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十分尊重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也时时可见教师的作用,即引发和强化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有时,教师在关键处的一个设喻,也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乐于进行情感交流和新的思考。

主要参考资料:

1、初、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

2、《语文课外活动调查与实践》

3、《中学语文教学》

4、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教学技能》



来源:成都市铁路中学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