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课改动态 >> 文章正文
高度重视 精心准备 全力推进高中课改
发表时间:2012-2-17 08:15:36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
点击/评论:4419/0

高度重视 精心准备 全力推进高中课改

 

——成都铁中高中课程改革总结

 

20109月,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学校正式全面实施。我们牢固树立课程改革没有旁观者,只有行动者的主人翁思想,以课改面前,人人是学习者;课改面前,人人是研究者;课改面前,人人是实践者的全新姿态投入到课改的准备、学习、研究、实践中。成都铁中作为市级课改样本校,稳步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程度,现将各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课改工作扎实有力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有力有序推进课改工作  

成立了以杨云雄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王娅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总务处为成员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管理和统筹协调工作。并成立了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学分认定委员会、选课指导中心等机构,负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二)精心研制文件,为课改推进提供保障

学校以省、市课改文件精神为核心,借鉴课改先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对草拟的文件初稿进行反复研讨。学校制定了《成都铁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成都铁中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成都铁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成都铁中学分认定及管理暂行规定》、《成都铁中校本教研方案》、《成都铁中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成都铁中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方案》、《成都铁中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成都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等九个配套文件。

文件有力地贯彻了上级精神,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站得高、看得远,体现了“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细化和落实了各项工作,包括干部、教师培训,课程设置,选课排课等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三)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为课改提供师资保障

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认真组织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

1、积极参加干部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课改的领导力。学校领导积极认真参加成都市多次组织的普通高(完)中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的课改培训。通过培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提高对课改工作的领导能力,并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了学校课改工作制度,建立了课改管理机制,为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效推进做好充分的准备。

2、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掌握方法,学会操作,提升对教师的指导力。学校的邓智军副校长参加了省级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教务处金东清主任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他们从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新教材、模块教学、考试与评价、单元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方案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接受了培训,提升了市级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市级骨干教师指导和辅导本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奠定了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组织教师全员培训,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升课程的执行力。教师全员培训分为国培、省培和市培。学校积极组织全体新高一教师参加国家课改培训、省课改培训和市级课改培训。通过观看国培DVD光盘、登陆个人学习账号,在线自主收看专题讲座,学习拓展性课程和相关学习资料。

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成都铁中校本教研方案》。校本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积极主动探索教师专业成长、高效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选修部分中,学校正在研究、探索,力争开设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以本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专题研究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有效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正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体部分。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胸怀抱负,追求上进,个性鲜明,敢于创新,善于交流,与学生的沟通强于许多中老年教师。但是,作为独生代教师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强,团队观念、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的能力差;同时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年教师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讲求实惠,缺乏奉献精神;由于从小到大都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中浸润,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同中老年教师相似,却与课改的要求相去甚远。学校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在职业理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成长。通过课改,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利用教学比赛、小专题研究、参加各级培训等,锻炼、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教育、专业知识深厚、教育教学技艺精湛、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普通高中骨干教师,以保障学校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和提升。

三、转变观念,整合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1.加快观念转变步伐。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尚未彻底改变,致使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历年高考的影响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学校加强校本研修,加强备课组活动,再学《课程标准》,体会实质,并在高一年级组织“同头异构”研究课,请市、区教研员指导,共同研究新课程下“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

2、课堂目标明确,教学架构合理。我们要求课堂由核心目标,学生预习,教学板块和学生学习清单四部分组成。目标指向明确,一是让教师心里非常明确,哪些才是最重要的要教的东西,二是备评课时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不拘于小节。教师在备课时重视的是对于核心目标有否达到。三是让学生心中有数,本堂课要学什么。一堂课教师知道什么才是此时学生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知识,并且用巧妙的策略将这些东西教给学生。

3、解决教学任务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新课改启动以后,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较之以往有比较重大的改变。主要包括:选取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的改变;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的改变;知识点教学要求的改变,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于这些变化,有些学科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认为《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之间矛盾很大。加之教师用惯了老教材,对新教材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把握有困惑,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弹性处理教材的经验,为了保险起见,教师不仅要讲教新教材,还常常补充老教材的内容,这就加剧了教学任务繁重而课时量紧的矛盾。我们要求备课组加强研究,通过网上查阅新课程的全部教材,了解新课程教材体系和结构,进行课程资源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如《语文》教学中备课组进行了阅读鉴赏单元整合;阅读鉴赏与梳理探究资源整合;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整合;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整合与分解训练;诗歌鉴赏知识网络与必修一单元、选修1B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契合点整合;学生参与资源整合;写作素材整理与表达交流的整合,等等。

四、课改专项课题研究,解决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抓住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带动课改全面展开。由教科室、教务处承担的市级高中课改专项课题《学生学分管理实施办法的研究》,高中语文组承担的区级课题《高中语文学科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高中数学组承担的区级课题《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高中英语组承担的区级课题《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高中物理组承担的区级课题《高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及其启示》,高中生物组承担的区级课题《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互补的研究》和区科协资助课题《新课标下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科思想创新研究》已完成开题论证,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实质性的研究。

我们以市级高中课改专项课题为学校龙头课题,动员全体高中教师参与到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去。在课题研究中,牢固树立科研兴校,课改强校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的思想,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观念,围绕课改确定学校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多元评价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学分评价,改变学生观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社会化、素质化、个性化”,这不仅符合人的终身发展需要,也符合以全球化、民主化、多元化为特征的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高中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就产生了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产生,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从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进行管理。

在评价方面,新课程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给高中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评价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在评价功能、目标、主体、内容、标准以及过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学分管理不是对学生进行水平评价,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性的管理办法。即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和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记录”这个管理办法,较全面地记录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改变过去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关注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尤其是平行班的学生。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开发学生潜能发展综合素质提供了保证

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学校积极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