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改科研 >> 教研文论 >> 文章正文
与之共渔
发表时间:2012-2-16 15:27:05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
点击/评论:5546/0

与之共渔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作者  郗晓伟   成都铁中

                                       本文关键词:与之共渔

本文提要:1. 提出论点:教学要授学生以渔,就要与之共渔

          2.如何与(学)生共渔

          3.回归论点总结

正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一句经典之语,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精辟注释。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难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应当,事实上不也正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变革吗?

 “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其中的“教”是一种主导,现在许多人也能接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服务、技能服务”;其中的“学”当然就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约束下的认知活动。“学”与“教”是不能分离的,“学”融入在教之中,又不完全融入在教之中,而且主要的方式是:教师教,同学教,自己学。也正是这些,大家也应当都注意到了:要想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国家,更是为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未来,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教学课程标准所凸显的:要让每个学生学会数学,学会学习数学。是的,“会学”,多么简洁而清晰极富时代感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这是能力,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成长的泉源!因此,历史的现在,教学,应当再不仅仅是为把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一些疑惑去释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成功地接收我们的传输。诚然,传授,是教学被赋予的使命,也是不容置疑的主要教学形式,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需要,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我们更需要后者,这是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会学习的人,他根据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去选择性的继承人类的历史财富,而且会是高效的。

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终身受益。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授之以渔!

但是,如何授之以渔?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认真的敬业精神、平易友善的教学态度, 具有不断提高的解决知识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且能不断更新的、能充分调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这样,无疑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发展.笔者以为:应当是 “教”要与“学” 和谐统一,其最高境界应当是达到“教”与“学” 的融合。因此笔者想提出:为什么不可以“与之共渔”?即与生共渔!

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如何才能做到“与之共渔”?

首先,要重新以新的高度端正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要强化自己的历史责任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你可以说是一种超然的认知高度,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为某些眼前利益而迷失我们的伟大目标。伟大的出发点才会有正确伟大的结果。大家不是都承认:天地之间最伟大的工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的吗?以新的高度端正我们的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定位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是单纯的“学习领导者”,唯我独尊!也不是极端的“学习服务生”,失去师道尊严!师,不可以无尊严,否则无以“胁天下”!笔者认为应当是在二者间和谐统一!有了认识的高境界,教师就具备了面对我们的学生做到“与之共渔” 的思想意识平台了。

其次,我们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如何在讲台之上“与生共舞’?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上课,当然也可以视为一种艺术表演了,讲台其实应当也是教师教学技艺表演的舞台。笔者以为:会表演的教师才是优秀的,要把自己从心理上装扮成自己的学生之一,即换位参与课堂,不是高高在上一副指导者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努力将自己“隐形”于课堂,这样可以获得学生的“忽视”,让学生放弃心中的提防,敞开心菲和思想,为教师 “与之共渔”创设好课堂环境。

笔者下面仅就以一道数学题在教学中的实际片段为例:

题目:如图,ABC 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CA至点A1B1C1,使A1B=ABB1C=BCC1A=CA

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

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A2B1=A1B1B2C1==B1C1C2A1=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06,最少需要经过多少次上述操作?

首先,教师让自己与学生站在一样的水平之上,而且在教室站位上,还是选择的站在了学生的身后!与学生一起以学生的平均阅读速度阅读题目,读了两遍,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再放慢语速一边读,同时上前往图上标注出所在读的条件,一边似自言自语地口中说:“标一标,看得清。省得在题图之间来回看!”,(如此又读了一遍)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数学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国心理学家朱贤智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学习的内容适合学生心理水平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从而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这就表明:在如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感受教材,进入角色方面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中介作用.在不惊不怪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一种数学解题方法教育(长此下去就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种解决问题的素质)。这是第一步与之共渔。

教师在完成对条件的标识后,就停下来,这样符合学生的习惯,同时也是示范给学生要学会控制解题的节奏,引导学生形成“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好习惯。在静候学生的反应过程中,教师一直不去面对学生,体态也没有表现出着急的姿势,而是一直面向问题,就如同自己是学生中的一员,一样在面对这个新问题,一样在积极探索问题的解的途径。在学生沉默的时间七、八分钟后,教师再似自言自语地念叨:“嗯,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定需要知道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多少的,而且应该是至少要求出前面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此时回望扫视全体学生,似求得认同,在学生认同中,教师继续念道:“题中只给出最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又给了相当于说明点A1B1C1······是中点的条件,中点与面积,中点与面积?·····”“连接中点与所对顶点!”“是,有什么应用价值呢?”“三角形的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啊哦!来演示一下呢。”······问题最后得到学生主导同学补充完善的解决。

 “啊,终于解决了,花了这么大力气,刚才的过程中有什么有历史收藏价值的吗?”·····这是第二步与之共渔。

回顾过程,教学历经两步完成授之以渔!改变过了于强调接受式方式学习,不去追求先主导传授,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辅以一二个变式题来机械训练的常见方式,而以一种融入于学生思维中式“与之共渔”与生共渔的具体形式,诱导着、鼓动着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追求学习的高效、追求能力素质长远项目的提升,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一方面,没有增加教学的负担、学生的学习负担,专心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避免了可能因为教学进度而产生的急躁导致问的题讲解多遍,学生却还是不会,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的不良局面。另一方面又一次使我们的学生了解了如何去理解数学,怎样去解决数学问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合作。

当然“与之共渔”并不、也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之中,课外的“与之共渔”又该如何进行呢?一份日常作业后的对上一次作业中所练习的知识的再度认知,或是对其中曾经的错误在纠错后的感悟,要学生们坚持下去,教师坚持批阅,坚持在学生中褒扬,坚持引导与示范并举地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对教师而言形成教学习惯,对学生而言形成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这就是教师与生共渔在课外的延伸!

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应当是新时代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愿为人梯,还要善为人梯,教育教学的技艺探索永无止境,课堂教学方法艺术的终极目标应当:与学生共舞与知识技能的舞台之上 “授之以渔” !而“授之以渔”的最好方式应当是“与之共渔” !我们要强化自己的历史责任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端正我们的教学目的!

                                     ——备注:此文章为原创,不成熟之处多包涵,多提意见,谢谢!



来源:成都铁中  编辑:yuyu